为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探索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财政监管领域的创新应用,提升干部队伍对科技和产业创新的认知水平与服务能力,近期,财政部上海监管局党员、干部在局党组书记、局长吕建平同志带领下,赴上海张江科学城开展“‘数智赋能 筑牢防线’——探索AI技术赋能财政监管新路径”主题党日活动。
走进“科学之门”,感知创新脉搏。张江科学城作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汇聚了全球前沿的科技力量与创新资源。大家首先调研了“科学之门”西塔,通过对沙盘模型的详细了解,系统感受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构建融“研发、生态、应用、生活”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及其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中形成的世界级产业集群规模,深刻感受到上海乃至国家在科技创新赛道上的战略布局与澎湃动能。
深入“模力社区”,体验垂类应用。模力社区是人工智能产业垂直应用的生态集聚区,大家深入体验了多个应用场景。如,“模力×科技金融”板块,展现了对金融行业智能数据分析、风险预警提示、数字化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案例;“AI+办公”则呈现了AI智能解析所输入的指令和材料内容,一键生成逻辑清晰的大纲和文件初稿,大幅提升公文写作效率;“审核类应用”则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智能审阅海量的政府采购合同和项目报告,自动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和违规条款。垂类应用的多元化让同志们对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财政监管有了更为具象化的认知。
结合监管实践,研讨应用场景。针对调研学习中接触到的案例,大家讨论认为,在新形势下,财政监管应该主动拥抱新科技,将AI的“算力”转化为监管的“能力”。如,运用大数据模型,实现财政资金流向动态监测,对专项资金从拨付到最终使用的全链条进行实时跟踪和异常预警;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识别公文的格式、用语、逻辑的规范性,完成排版以及专业术语润色和错敏内容校对,让公文写作更迅速、规范、严谨;通过大数据分析,从大量已有的监管案例中识别关键信息,自动发现共性风险,总结归纳有效的监管规则,使“经验依赖”转变为“数据驱动”,同时利用大模型的推理和学习能力,让监管规则随着案例更新自动优化和演进。这些应用场景的实现将构建一个更精准、更高效、更智能的财政监管模式。
这次主题党日活动,极大地启发和丰富了大家对AI技术应用前景和能力的认知,下一步将更积极地拥抱和利用AI技术,不断提高利用科技手段促进财政监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