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机关先锋
“铸”一把爱的“金钥匙”——上海海关帮扶安徽寿县金钥匙希望学校30周年
时间:2025-09-26 发布人:市市级机关工作党委

“这枚金钥匙校徽,我戴了整整十年!”今年教师节前夕,安徽寿县金钥匙希望学校校长汪传辉小心翼翼地擦拭着胸前的校徽,向来访的上海海关青年访团展示。2025年,是这所乡村学校成立30周年,也是上海海关与寿县结下助学情缘的第三十个春秋。从1995年第一幢教学楼拔地而起,到如今成为全县闻名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金钥匙”不仅打开了乡村孩子的知识宝库,更串联起跨越千里的爱心接力。

一场跨越三十年的助学情缘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淮河流域曾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洪水冲毁了寿县建设乡淮建小学的校舍。由于当时地方财力不足,重建困难,学校只能在淮河大堤上临时搭盖的庵棚和防汛仓库中教学,一直坚持了四年。泥泞的操场上,孩子们捧着破旧课本在临时搭建的棚屋里上课的场景,深深地刺痛着上海海关关员的心。
1991年学生在防汛仓库内上课

上海海关迅速发起了“捐建希望学校,让辍学儿童重返校园”的号召,全关干部职工纷纷解囊,短短数月便募集28万余元。“大家献出这份爱心只为一个承诺:让孩子们重新上学。”上海海关第一批支教老师戴从容回忆。1995年金秋,崭新的教学楼在原址落成,“金钥匙希望学校”的校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金钥匙”既是海关人的职业象征,更寄托着“开启知识之门”的美好期许,从这天起,上海海关与寿县金钥匙希望学校就结下了长达30年的情谊。次年,海关人再次捐资 20 万元,助力学校建起第二幢教学楼,1120 平方米的崭新空间里,从此传出更响亮的读书声。

一条教育帮扶的接力赛道

“以前上课连像样的课桌椅都没有,现在实验室、电脑教室一应俱全。”在学校任教40年的老教师袁平,见证了校园设施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来,上海海关持续为学校输送教学“养分”:一批批电脑、课桌椅、文体器材跨过千里送到校园,1万余册图书丰富乡村孩子的“精神粮仓”,物理、化学实验室的建成让娃娃们第一次亲手做实验。更难忘与特困生的“一对一”结对帮扶,海关干部职工先后资助希望学校的72名特困学生完成学业,一批批海关青年志愿者接力支教。

1995年4月第一批支教的海关团干部——戴从容、张磊、虞国庆、戴虹

如今已是上海宝山某小学教师的毕业生孟璞玉,至今珍藏着二十年前与结对老师往来的书信:“曾经,在上海海关的支持和鼓励下,我爱上了学习,拥有了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这条爱与教育的接力赛道上,我希望有更多的学生用知识改变命运,让梦在上海继续延续!

一扇走出山村的世界窗口

每年暑假,上海海关都会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金钥匙希望学校的优秀师生代表。从科技馆里触摸前沿科技,到博物馆中探寻历史脉络,从走进国门一线体验海关职业,到登上海关钟楼聆听百年回响,上海海关“海星”青年志愿者团队精心设计的研学夏令营,从行程规划到食宿安排,从参观学习到文化交流,每一个环节都力求节俭而不失丰富,让近千名乡村孩子开阔了视野。这些经历深深烙印在孩子们的记忆里,“第一次看到东方明珠时,我暗暗立志要考去上海上大学。2020年考入复旦大学的陈海燕,仍清晰记得十年前的金钥匙夏令营。如今的金钥匙希望学校,已成为寿县教育版图上的一颗明珠,省重点、市级示范高中录取率稳居全县前列,从这里不断走出博士、硕士、名牌大学生,成为国家各项建设栋梁之材

金钥匙希望学校夏令营访学活动

这把用爱铸就的金钥匙开启孩子们的知识宝库,也点亮上海海关年轻干部的志愿大爱,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怀着热忱之心,走进结对帮扶的河南鲁山、民权、卢氏支教,打造金钥匙课堂,为周边学校开设国门生物安全课,带领山村学生“云览”国门实况。他们不仅出色地完成支教任务,更将海关的优良作风融入教学日常,帮助孩子们茁壮成长。

上海海关青年干部走进希望学校课堂

三十载风雨兼程,三十载薪火相传站在新的起点,这场跨越千里的教育帮扶故事,仍在继续书写着温暖的新篇章。